<; panose-1:2 1 6 0 3 1 1 1 1 1; mso-font-charset:134; mso-generic-font-family:auto; mso-font-pitch:variable; mso-font-signature:3 135135232 16 0 262145 0;}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so-; margin:0cm; margin-bottom:.0001pt; text-align:justify; 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 mso-pagination:none;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2.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font-kerning:1.0pt;} > |
序号 |
小课题名称 |
类别 |
主要实践活动研究方法 |
实践活动研究设备 |
资源整合 |
课程内外整合 |
1 |
《园林漏窗》 |
建筑 |
观察法 |
石膏 |
电脑、照相机 |
人力资源、
媒体资源、
地域资源、
校本资源等 |
1、研学旅行课程内四个部分的整合 2、与语文、数学、化学等学科的整合 |
2 |
《中学生近视实践活动研究》 |
生理 |
调查法 |
|
|||
3 |
《密铺的实践活动研究与设计》 |
装潢 |
调查法 |
卡纸等 |
|||
4 |
《钢铁生锈的探究》 |
科学 |
观察法 |
试管 |
|||
5 |
《芦墟山歌》 |
民间艺术 |
调查法 |
|
|||
6 |
《风味小吃》 |
餐饮 |
行动法 |
食物 |
|||
7 |
《情系北京市结》 |
民间艺术 |
行动法 |
编结物 |
|||
8 |
《北京市人防设施的调查实践活动研究》 |
军事 |
调查法 |
录像 |
由上表可知,本模式注重活动过程的多元整合设计。
1、调动各个器官:从《园林漏窗》的活动过程有:(1)、查资料进行理论实践活动研究;(2)、去退思园进行实地踏看;(3)、向当地人特别是老人了解情况; (4)、到生活中去观察漏窗;(5)、与设计院研学导师访谈;(6)、开展社会调查;(7)、自主设计漏窗、劳技课上制作石膏漏窗;(8)、制作电子小报;(9)、进行中期阶段性报、终期总结性成果展示。从课题活动的9个方面分析,包含了眼看、耳听、手做、脑想,调动了各个器官。
2、利用各种器材: 学生活动设备丰富多样,每一个课题都使用了电脑和照相机,各个小课题都用了不同的器材,如《密铺的实践活动研究与设计》还用了卡纸、多功能用尺、彩色笔,《钢铁生锈的探究》用了试管、铁钉等。
3、借用各种资源:(1)、人力资源,如指导老师、医院眼科研学导师、人防办的工作人员、设计院研学导师、民间艺人等;(2)、地方特色资源,如同里退思园漏窗、北京市风味小吃、芦墟同歌等;(3)、媒体资源,国际旅行社资源、图书实践活动资料等。
4、涉及各个类别、有人文、科学、建筑、装潢、民间艺术等;综合四个部分:做到研学旅行的四个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研学服务与社会实践、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有机整合;整合各门学科:如数学、化学、语文。
5、运用各种方法:除了普遍用文献法、行动实践活动研究法外,《钢铁生锈的探究》与《园林漏窗》用了观察法、实验法,《中学生近视实践活动研究》与《北京市人防设施的调查实践活动研究》用调查法贯穿始终。
总之,初中研学旅行小课题实践活动研究结构模式的构建要考虑到初中学生知识能力等实际情况,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和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研学实验一中8个小课题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同时还有值得进一步思考的地方,如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活动积极性如何?特别是学生对课题确立、方案的设计及对以上两者修正等方面的参与度、认可度如何?活动过程中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如何?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思维质量如何?本结构模式的构建是简单组合还是以解决问题为内在机理的本质实践活动研究?是重活动形式还是重活动质量?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需要不断完善和突破。